書名:讓錢為你工作的自動理財法
作者:大衛‧巴哈
出版社:高寶出版
出版日期:2018.06
推薦指數:★★★☆☆
–
▍本文章適合:對理財沒有頭緒的大學生 / 想要養成儲蓄習慣的人
▍閱讀時間:10分鐘
–
這篇文章會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主軸,中間會再提到書中幾個重要的觀念並且加以解釋,最後會以我的經驗去做連結並且附上能夠馬上執行的行動計畫,那我們開始吧!
–
這本書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自動”這個關鍵字,為什麼儲蓄這麼難?因為這件事情違反人性,想要儲蓄的人,大多會先為自己列預算表,就算沒有列出來也會在心裡估算大概能花多少錢,抑或是想要減肥的人,會先去計算自己的基礎代謝率,並且估算自己一天能吃多少大卡的熱量;”儲蓄”、”減肥”之所以這麼難達成,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就是”限制”,限制自己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是非常違反人性的一件事情,這就是為麼這些事情這麼難達成,但,我們就因為難達成而不做了嗎?當然不是,我們應該讓這整件事情變得符合人性,也就是”自動化”。
–
●拿鐵因子
這個名詞的由來有一段故事,但因為不影響對這個名詞的了解,這邊就不多加解釋,直接切入這個關鍵觀念的運用(雖然這個觀念大家可能早就知道,但實際做到的人不到百分之一,包括我QQ)。
試著想一想,你每天的錢都花在哪些事物上面,手搖杯?零食?咖啡?再想一想,這些東西對自己來說是需要還是想要(你必須誠實地回答),假設你一天只花20元在手搖杯上面,一個月就花了600,一年就花了7200;大家應該都聽過複利吧?如果你審慎研究投資,並且有良好且健康的投資組合,年報酬率平均來說會有10%,你每年把這7200放進這個投資組合,來看看會有怎麼樣的結果:
40年後,你會獲得3,554,018,只要你固定每年把這7200留下來,並且丟進你10%年報酬的投資組合,你40年後就會獲得三百多萬的報酬,這就是複利的力量。很多人會覺得說退休或是中年後要有好生活,就是必須要在年輕的時候賺很多錢,其實不然,書中舉的例子是一對夫婦,他們兩人的年薪加起來約150萬,但他們嚴格執行此方法,52歲就能退休,還能同時擁有1棟房子、3輛車子、約3000萬的存款,相反的,另一位年紀輕輕就有300多萬的年薪,有一台保時捷,帶著勞力士錶,每天用餐都進出高級餐廳,看起來過得非常舒服,但他存款僅只有十幾萬,他能夠在50歲的時候退休嗎?如果照他這樣的花費以及儲蓄習慣,應該不行,這就是”拿鐵因子”的力量,你不必賺很多錢,也能提早退休!
–
●自動化
前面有提到,大家之所以無法減肥以及儲蓄很大的原因是”限制”這件事情本身違反了人性,因此需要讓事情符合人性,也就是自動化,那該如何自動化呢?很簡單,只要請自己的公司把部分比例的薪水直接轉到自己的退休帳戶當中就好了,書中有提到其他像是應急金等等其他的自動化部分,這部分比較細節,就不多提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退休帳戶,如果對應急金啦慈善機構等等自動化的部分有興趣的話在自己去找書來看囉!
–
●先付錢給自己
這個觀念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在經典理財書《富爸爸窮爸爸》裡面也有提到,但我們真的有執行過嗎,或者說,我們知道該怎麼執行嗎?以下就來介紹這本書提到的執行辦法。
先付錢給自己,就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你賺1塊錢,你的第一個付錢對象就是自己,大部分的人賺到錢之後會怎麼用運用?拿去買喜歡的東西、拿去繳錢等等,在這之中的1塊錢會被怎麼分配?其中部分比例將會變成政府的稅金,既然你先付錢給政府,那你每個月拿到的月薪就不是真正的月薪,可能打過8折或7折,因為被扣掉的部分都被政府當作稅金徵收走了,那有合法的管道讓自己不要先付錢給政府,而是付給自己嗎?當然有,那就是”退休帳戶”,存到退休帳戶的錢可以不必先繳給政府稅金,這些存進去的錢在還沒被提出來花用之前都是免稅的,聽到這你應該會好奇說,啊這樣不就都一樣要繳稅嗎?是這樣沒錯,但是你先繳跟後繳,配上你自己投資組合所創造出的10%年報酬率,到底會差多少呢?這裡用一張圖表來跟大家說明
如果你一開始放了10萬元進去,30年後稅前投資跟一般投資會差多少,在報酬率10%、課稅級距為35%的狀態下,延後課稅會將這10萬元變成1,744,940元,而一般投資會將這10萬元變成661,437元,來回相差了1,083,503元,更不用說前面的661,437元以及1,744,940元還要再經過課稅。
說完觀念後,接下來要提到所以我們現在馬上可以有什麼行動計畫?我們先來算一下我們一週為自己工作幾小時,什麼意思呢?很簡單,先看看自己上週存了多少錢,假設是1400元,而自己的時薪是140元,1400/140=10,所以我們上週為自己工作了10小時,如果一毛錢都沒存的話,代表自己上週為自己工作0小時,一開始可以不用太困難,可以先存自己的總收入的4%就好,再慢慢增加,作者是從4%慢慢一路增加到20%的,不管多少,有開始行動就是好事!
–
▍以大學生出發的經驗結合
1.自動化的執行
大學生一般來說沒有工作,生活開銷大多來自打工以及家裡所給的零用錢,那在這邊要怎麼跟書中的自動化作連結呢?我這邊想到的是,一拿到零用錢的時候,就直接把當中的10%拿去存,就當作從來沒有拿過那筆錢。
2.憑什麼把錢拿去存才叫做先付錢給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說法,很多成功人士會推薦年輕人先把錢投資在自己身上,意味著先把錢拿去看書、學技能多多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競爭力,這個說法我是很同意的,我也把自己很大比例的錢拿來買書以及買課程,但我覺得”存錢”是一種習慣,我們可以不必存那麼多,可能存個2%~4%也好,先幫自己建立習慣,才不會到時候出社會的時候一拿到薪水卻不知道怎麼理財。
3.不會投資怎麼辦?10%年報酬率怎麼來?
投資的部份我也還是新手,我也還在自己摸索,因此這部分我還沒辦法提供好的意見,但也因為這項習慣、這個目標創造了學習投資理財的需求,讓自己能更有動力更有目標的去學習投資,之後我也會放更多我學習到的投資理財的觀念,以及學習的方法還有碰到的問題瓶頸,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
▍思考與討論
1.該買房子還是不該買房子?
有看過《富爸爸窮爸爸》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本書有提到買房子是一項負債而不是資產,而《讓錢為你工作的自動理財法》這本書是提倡買房子的,但是要盡可能提早還完房貸,有6大理由,1.可以強迫自己儲蓄2.可以利用槓桿獲利3.可以用他人的錢滾錢4.減稅5.有房的成就感6.不動產是比較穩定的投資,你們覺得該買還是不該買房子呢?原因是什麼?
▍立即可行動的方案
1.計算出自己的拿鐵因子(那些每天會消費,而且是想要而非需要的東西)
2.把每個月5~10%的零用錢or薪水在剛拿到的時候直接存起來
3.如果可以的話,把可以自動化的事情自動化
▍延伸閱讀